期刊简介
中国医药刊物。遵循中医理论体系,突出中医特色,以临床为主,及时反映本省中医临床和科研新成果,为振兴中医事业和增进人民健康服务。
主管单位: 黑龙江省中医管理局
主办单位: 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
出版部门: 《黑龙江中医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0-990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23-1221/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58
出版地区 黑龙江
出版地区 黑龙江
订购价格 156.00
杂志荣誉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黑龙江中医药杂志
-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中医管理局
-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
- 国际刊号:1000-9906
- 国内刊号:23-1221/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金铃四逆失笑散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4例
原发性痛经是年轻女性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原发性痛经是指妇女月经期疼痛.常呈痉挛性,痛经原因不明,无盆腔器质性病变,又称功能性痛经.笔者在攻读中医妇科专业硕士学位过程中有幸随师临证,受益匪浅,现将临床中所学体会总结如下,共同学习探讨.......
作者:李晓茹;马红艳;卓毅 刊期: 2011- 05
-
止嗽散加味治疗外感咳嗽85例
目的:观察止嗽散加味治疗外感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85例病例均采用止嗽散加味治疗.结果:85例病例治疗后痊愈63例,好转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95.3%.结论:止嗽散加味治疗外感咳嗽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存卫 刊期: 2011- 05
-
小陷胸汤临床应用体会
经方小陷胸汤出自张仲景所著之《伤寒论》,由瓜蒌、黄连、半夏三味药物组成,具有清热化痰、宽胸散结之效,此方为痰热互结心下,按之则痛的小结胸病而设.现将笔者运用本方治疗内科杂病的点滴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贾英丽 刊期: 2011- 05
-
中药热敷加封闭治疗髌下脂肪垫员伤130例临床体会
目的:研究观察中药热敷加封闭治疗髌下脂肪垫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分两组,治疗组用中药热敷加封闭治疗髌下脂肪垫损伤70例.对照组用中药热敷加口服布洛芬治疗60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总有效率71.67%,有显著差异.结论:中药热敷加封闭治疗髌下脂肪垫损伤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张香林;王玉良 刊期: 2011- 05
-
中医药治疗痛风病临床经验
雷根平主任医师为陕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主任,中医肾病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在内科难治性疾病的中医治疗上,疗效显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兹介绍雷老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经验,以供读者分飨.......
作者:王婷;雷根平 刊期: 2011- 05
-
中医汗法在治疗慢性肾衰中的应用体会
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及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肾内科主任医师高惠然根据张仲景《伤寒论》中的汗法理论为指导[1],采用中医八法为首的汗法为主,以多种给药途径治疗CRF107例,取得满意疗效,兹总结如下.......
作者:王志甫;翟磊;郝毅;高惠然;祖丽华;高魁;张梦杰 刊期: 2011- 05
-
滋阴除湿与重镇活血两法在治疗慢性湿疹中的应用
湿疹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约占门诊病例的15%~30%.是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皮疹呈多形性、对称性,慢性期则局限而有浸润和肥厚,瘙痒剧烈,极易复发.本病的发病原因很复杂,常因内在因子与外在因子的相互作用而发病,属于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
作者:贾从心 刊期: 2011- 05
-
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观察
研究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结果:发现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配合中药内服能有效缩短肱骨髁上骨折的骨折愈合时间,但不改善治疗的优良率及肘内翻发生率.......
作者:蒲强红 刊期: 2011- 05
-
五苓散加减治疗男科疾病经验浅谈
笔者介绍了运用五苓散加味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慢性前列腺炎的尿路症状,睾丸鞘膜积液等男科疾病的临床经验,并附3则病案以资验证.......
作者:樊金卿 刊期: 2011- 05
-
高频和直肠腔内探头联合应用对肛瘘的超声诊断
目的:探讨高频探头经肛周和腔内探头经直肠检查联合应用对肛瘘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频率为8-15MHz的高频探头及频率为5-10MHz的直肠腔内探头,对86例肛瘘患者进行检查,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对86例肛瘘患者外口(位置、距肛口距离、数目)、走行(曲直、方向、长度)、内口(是否可见,距肛口距离)、主管和支管(数目、与括约肌、肛提肌的关系以及走行的方向)等进行详细观测和描述.按照检查结果依据......
作者:范剑锋;张旗 刊期: 2011- 05
动态资讯
- 1 头脊电针结合作业疗法对中风手指拘挛的影响
- 2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药治疗现状
- 3 肛肠病从湿论治
- 4 清心莲子饮加减治疗气阴两虚型再发性尿路感染40例
- 5 中药复方防治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 6 针刺治疗脑卒中急性期的研究进展
- 7 苏黄止咳胶囊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激素依赖型咳嗽变异性哮喘15例
- 8 柴六合剂治疗急性肾盂肾炎56例
- 9 急性心肌梗塞的院前急救与护理
- 10 消肿活血汤治疗四肢骨折早期软组织肿胀的临床分析
- 11 卵巢早衰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 12 半夏口服液、胶囊剂的毒理试验
- 13 代谢组学及其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 14 疏肝健脾针推法对单纯性肥胖症并发亚健康状态疗效观察
- 15 护理程序在中风急性期30例的应用效果观察
- 16 火并非外因论
- 17 联合疗法治疗肛周尖锐湿疣15例临床观察
- 18 齐刺法配合局部推拿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7例
- 19 中药内服加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直结肠炎的临床体会
- 20 回春至宝丹治疗阳萎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