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医药刊物。遵循中医理论体系,突出中医特色,以临床为主,及时反映本省中医临床和科研新成果,为振兴中医事业和增进人民健康服务。
主管单位: 黑龙江省中医管理局
主办单位: 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
出版部门: 《黑龙江中医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0-990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23-1221/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58
出版地区 黑龙江
出版地区 黑龙江
订购价格 156.00
杂志荣誉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黑龙江中医药杂志
-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中医管理局
-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
- 国际刊号:1000-9906
- 国内刊号:23-1221/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关于中西医结合方法论的几点思考
中西医结合是医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系统论与还原论统一的佳形式.本文对中西医结合概念、矛盾根源从方法论角度进行了深入剖析,指出了中西医理论范式之间既存在着难以通约的一面,也存在着部分可结合之处.认为中西医结合存在历史必然性.中西医结合是中医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当前,系统生物学是中西医结合的重要桥梁.......
作者:陈寒昱;严晶;吴宇;张浩文;陈晓虎 刊期: 2014- 05
-
李中梓治疗痹证学术思想浅析
《素问·痹论》日:“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李中梓治痹证重视扶正祛邪,治五脏痹随证加入引经药.......
作者:雷艳;王新昌 刊期: 2014- 05
-
浅谈“周痹”的现代诊断病名
在现代的中医院医生诊断疾病时,不仅仅要作出疾病的中医诊断病名,也要对其作出西医诊断病名,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已成为一种趋势.中医不仅仅局限于古代的传统医学范畴,更是运用现代医学理论和手段对中医医学作出科学性的分析和验证,与时俱进.“周痹”的一系列临床症候与现代医学的诸多疾病的表现相似,因此可将这类疾病归属于周痹的范畴,从西医的解剖生理学角度对周痹作出现代医学的相关解释,这使得中西医联系更为紧密,更为......
作者:胡晓娟 刊期: 2014- 05
-
H型高血压的中医药治疗优势
H型高血压是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inemia,HHcy)的特殊高血压类型.对于H型高血压,中药有降压、降低血Hcv、改善内皮功能、保护靶器官等多重功能,全面调节机体代谢、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相比西医治疗更具针对性、系统性、多样性、个体化及安全性等优势.......
作者:张楠;许远;刘强 刊期: 2014- 05
-
基于大柴胡汤预防中风急性期肺部感染疗效观察探索中风病六经辨证的意义
肺部感染属中医“咳嗽”、“喘证”的范畴,是中风病急性期常见并发症,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约10%~47%患者易发生肺炎,并发肺部感染的急性卒中患者30天内的病死率是无感染患者的3倍[1],死于肺炎者占脑卒中死亡病例的34%[2].笔者依据中医治未病的理论,通过观察大柴胡汤预防中风病急性期肺部感染100例临床疗效观察,探讨中风病六经辨证的意义.......
作者:陈以卫;胡华白 刊期: 2014- 05
-
关于中风病的一级预防和治疗措施探讨
针对中风病的一级预防和治疗措施问题,介绍了对中风病一级预防的措施,主要包括防治高血压出现可预防中风、预防心源性脑梗塞与中风病的发生、预防心房纤颤与中风病的发生、防治糖尿病与中风病的发生和防治高脂血症与中风病的发生,探讨了饮食与生活方式对中风病的影响,主要是从探讨保护脾胃与预防中风和如何调理脾胃对中风治疗,为中风病的一级预防和治疗提供了借鉴.......
作者:潘雪;王倩;刘伟 刊期: 2014- 05
-
中医药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构的影响
现代研究慢性心力衰竭主要与心室重构和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系统的激活有关,本文通过总结近几年内中医药在慢性心衰方面的治疗经验,得出中医药不仅可以延缓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并抑制上述系统的过度激活,而且明显提高心衰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赵双艳;程晓昱 刊期: 2014- 05
-
益气填髓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临床初探——“读经典,做临床”之求本溯源治疗老年性痴呆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病变,其特点是记忆力丧失和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干扰其生活和社会活动能力,其主要病理改变是老年斑、神经纤维缠结和脑血管淀粉样变.对其发病机制的认识对预后的影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根据发病机制探讨治疗方案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笔者从中医基础理论“整体观念”出发,认为AD是以肾虚为本,气虚为助,精、气、神三者相因为患,遂以益气补肾以填精,使肾之气化功能得以恢复,肾之阴......
作者:朱忠才;王旭玲 刊期: 2014- 05
-
朱丹溪升补阴血法探析
《中医各家学说》中把朱丹溪的升补阴血法与其滋阴降火法并称为其独创的治疗大法.但从其理论依据、针对病证,以及具体方药和所例举病案上考量,似有不足之处.......
作者:吴小明 刊期: 2014- 05
-
胸痹患者使用中药穴位贴敷的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分析心病科2013年398例胸痹患者开展中药穴位贴敷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心病科2013年398例心痛科胸痹患者开展中药穴位贴敷的方法、不良反应以及处理的经验总结.......
作者:李丽楠;曾先娟;董燕明;穆若茜 刊期: 2014- 05
动态资讯
- 1 浅谈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防治
- 2 脏躁症在现代中医临床诊治探讨
- 3 浅谈方剂的配伍结构
- 4 不孕症的辨证施治
- 5 金肖青教授针灸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经验
- 6 中药离子导入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74例临床观察
- 7 电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实验研究及思路探讨
- 8 苏木切制新方法
- 9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银翘双解胶囊中连翘苷的含量
- 10 针刺内关穴抗心肌缺血机制的研究进展
- 11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研究进展
- 12 柴胡疏肝散合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肝郁痰热型不寐证35例
- 13 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价值评价
- 14 脉通汤煎煮竹罐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观察
- 15 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细胞因子、人杆菌肽的关系
- 16 痛泻要方合四逆散治疗慢性泄泻43例
- 17 浅谈口服汤药的服用方法
-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遗尿症40例
- 19 宽胸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 20 中医治疗慢性肾心综合征临床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