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医药刊物。遵循中医理论体系,突出中医特色,以临床为主,及时反映本省中医临床和科研新成果,为振兴中医事业和增进人民健康服务。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黑龙江省中医管理局

主办单位: 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

出版部门: 《黑龙江中医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0-990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23-1221/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58

出版地区 黑龙江

出版地区 黑龙江

订购价格 156.00

杂志荣誉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黑龙江中医药杂志
  • 杂志名称:黑龙江中医药杂志
  •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中医管理局
  •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
  • 国际刊号:1000-9906
  • 国内刊号:23-1221/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黑龙江中医药杂志2016年第2期文章
  • 中药配合针灸治疗阴虚肺燥型子嗽的临床观察

    目的:采用麦味地黄汤加减结合针灸治疗阴虚肺燥型子嗽,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3例,口服中药汤剂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23例,采用单纯口服中药汤剂治疗,7d为1疗程,2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麦味地黄汤加减结合针灸治疗阴虚肺燥型子嗽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彩虹;李红梅 刊期: 2016- 02

  • 关于中医治疗悬饮症的一点体会

    水饮留于胸肋部,因其上不在胸中,下不及腹中,故名.主要表现为肋下胀满不适,或见微肿,咳嗽或唾涎时两肋引痛,脉沉而弦,严重时咳嗽加剧,胸肋痞满而痛,牵引至锁骨上窝,伴有干呕短气,头痛等症,类于渗出性胸膜炎等疾患.该病在肺部疾病中较为多见,中医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陈亚军 刊期: 2016- 02

  • 小柴胡汤在消化系统的临床应用综述

    小柴胡汤是中医治疗伤寒少阳证的代表方和常用方,近几年来临床上小柴胡汤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等消化系统疾病方面取得了显著疗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故应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并做进一步研究.......

    作者:伏沿蓉;王捷虹 刊期: 2016- 02

  • 尿毒症性皮肤瘙痒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尿毒症相关性皮肤瘙痒(uremicpruritus)又称慢性肾脏疾病相关性瘙痒,简称尿毒症性瘙痒症(UP),是终末期肾病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UP主要表现为全身或局部不同程度的瘙痒,其中额部、项背部和前臂手掌部是典型的发生部位,瘙痒呈阵发性发作,持续时间不等,常可自行缓解.......

    作者:赵琼;李甦 刊期: 2016- 02

  • 平胃散及附方香砂平胃散的临床应用及现代研究进展

    目的:对经典古方平胃散及香砂平胃散的临床应用及现代药理研究进行初步的探讨和总结.方法:对二方临床应用和现代研究的相关文献的收集整理分析.结果:二方对于湿困脾胃证型相关疾病的治疗效果确切、显著,临床运用广泛;与参与机体胃肠功能、水液代谢等生理功能相关.结论:为深入研究和拓展应用二方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依据.......

    作者:刘舒;秦竹 刊期: 2016- 02

  • 应激学说与中医疾病三阶段关系及中医证候的共性特点

    一、中医证病的研究与应激学说的关系应激神经内分泌学是由Selye应激学说发展而形成的,是近20~30年来逐步完善而成的一门新兴的科学[1][2][3][4].但是,它的内容较Selye应激学说已有脱胎性的变化,并进行了深化和扩展[5].它不同于常规神经系统及内分泌学,它是符合应激系统特殊的临床表现发展而成.它几乎涵盖了全部机体的植物神经和全部内分泌系统.......

    作者:黄柄山;郝吉顺;何玉信;谢晶日;杨常青;Steven Aung;吴本洪;艾宗雄;钟源 刊期: 2016- 02

  • 益心舒胶囊的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进展

    通过整理分析近几年发表的医学期刊,发现益心舒胶囊在中西医结合临床综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以及其他方面应用广泛,其活血化瘀,养阴生津及降脂、抗动脉硬化等中西医结合疗效确切,实验研究亦是日趋成熟,本文从中医、西医两方面对其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董欢乐;吕玮坤 刊期: 2016- 02

  • 中药提取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

    中药在我国传统的防治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是中华文化的伟大宝库.中药的研究是从有效成分或部位的提取、分离工作开始的.常用的传统提取分离方法,如煎煮法、回流法、浸渍法、渗漉法等,在提取有效成分、去除无效杂质方面,存在着有效成分流失大、周期长、工序多、提取率低等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药提取中的各种高新技术不断地出现并得以广泛的应用,大大促进了中药产业的发展.本文拟对以下几种高新中药提取技术作一综述......

    作者:周春源;旺建伟 刊期: 2016- 02

  • 银杏叶提取物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本文主要介绍了银杏叶提取物的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并在查阅近5年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目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显著疗效进行了总结.后对银杏叶提取物在未来的发展前景做出了展望.希望可以对以后的实验以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姜晓旭;孙世晓 刊期: 2016- 02

  • 乳腺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现状及展望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在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本文对从CNKI,PUBMED等数据库搜集的近年乳腺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相关文献进行简要综述,发现乳腺癌相关中医辨证论治体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已日趋完善,但缺少贯穿乳腺癌诊疗全程的整体性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结论:中医在乳腺癌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应处于统筹全局宏观调控的地位,应注意关注疾病全程进行整体辩证施治.......

    作者:张翔云;郭勇 刊期: 2016- 02